飲食,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,是所有其他生命活動的基礎.孩子吃得好,長得健壯,才能健康成長.孩子飲食方面,家長應該注意些什么呢?
一、合理膳食搭配
1.首要是選擇食物
第一,原則上要選擇自然生長的綠色食物,最基本的原則應該是首先選用經過人類幾千年來精心培育出的,為人類提供豐富營養的動植物,而沒有經過篩選和培育的,也就是野生的動植物,一般不要給孩子吃.
另外,需順應季節給孩子進食.時令水果、蔬菜的營養價值往往是最高的,也是人在特定季節所需的.一般來說,不提倡逆、反季節進食,如冬天吃西瓜、吃冰鎮食品等.
第二,盡量避免選擇含有化學制劑的食物,如面粉以標準粉為好,因為過白過細的精白面粉中可能含有增白劑.有的食品還使用了防腐劑、色素,甚至使用硫磺熏染.
2.其次是搭配食物
膳食的搭配主要是指食物性能的搭配.比如:在大米中加入小米一起煮成米飯或米粥,或吃饅頭時喝一碗玉米粥,這樣不僅能調和人們的口味,更重要的是能夠很大地提高主食的營養價值.再如,把海帶和肥肉燉在一起,可以減輕高脂肪帶來的危害.有些孩子愛吃油膩、甜黏食品,若同時保持充足的蔬菜的攝入,就能比較有效地解決油膩、甜黏食物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和排便不暢.
小學生的膳食平衡非常重要.他們上午課時多,腦力勞動比較重,因此,他們早餐的熱量與蛋白質含量都應占全天量的30%左右.小學生早餐能吃點主食、雞蛋及少量青菜對他們的身體發育和提高學習效率都有好處.而早餐只吃主食或不吃早餐的學生,到9點后就會覺得餓,且精神不能集中,甚至覺得心慌.這樣不僅影響學習,而且還影響身心健康.
二、合理的膳食制度
1.首先是定時飲食
即前面所講的“食貴有時”的問題.孩子的定時飲食習慣,即早、中、晚三頓飯一定要保持好.按科學的方法,三餐合理的分配方案是:早餐占一天總食量的30%~40%,中餐占40%~50%,晚餐占20%~30%. 一般早餐必須是三餐中最好的,要有足夠的高蛋白供給,晚餐以吃少為佳.這種飲食分配是符合一天中生理活動,以及能力消耗、補充等各方面需要的.
孩子白天活動量大,消耗多,可以多吃些,把蛋白質含量高的都安排在早餐和午餐;晚上睡覺時,胃腸需要休息,為了不妨礙胃腸的休息,就要吃些清淡的好消化的食物,否則胃腸中會積累大量不能及時消化的食物,而產生積滯不化的病理停滯.
所謂“早吃好,午吃飽,晚吃少”,是很好的養生之道.
2.同時要定量飲食
即前面所講的“食貴有節”的問題.不要因為某些食品好吃,孩子愛吃,就任由他們隨便吃而不加節制,最后造成飽腹無度而損傷腸胃,甚至出現嘔吐、腸胃脹滿、腹痛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癥狀.
現在很多孩子因為父母工作忙的原因,吃飯很不規律,匆忙吃早餐甚至是不吃早餐,中午在外面隨便吃些飯.到了晚上,父母忙了一天,孩子上了一天學,都餓了,父母認為孩子一天沒有好好地補養,應該在晚上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頓,就以大魚大肉為主,也有的父母會帶孩子暴吃一頓洋快餐.
“魚生火,肉生痰”,古人很早就總結出了這樣的經驗;洋快餐很迎合孩子的口味,但從中醫的角度講,洋快餐主要是以煎炸食品為主,都是“發熱難化之物”,不易于消化,如果頻繁地進食,易產生積滯不化的病理停滯.另外,孩子在吃洋快餐時多半是吃著熱漢堡、炸雞翅、炸薯條,同時又大量飲用冷飲,這一熱一冷,很易傷及脾胃.
長期這樣進食,很容易使孩子脾胃失調,也會使孩子(包括父母)營養不均衡,導致肥胖.那些不吃早餐的孩子,因機體所需能量得不到滿足,必然會出現疲勞乏力、思維遲鈍的現象,影響健康成長.
合理的膳食習慣是需要不斷培養和訓練的.孩子也包括大人,都要時刻注意去適應合理的進食規律和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,這樣才能保證吃出健康來.
三、合理的烹調方法
烹調是食物加工的重要環節.“烹”是指烹制火候的合理運用;“調”是指調配適合食用者需要的良好滋味.烹調是為了保護和開發食物中的營養成分.所以,烹調時應該注意營養素的保護.
在洗滌方面:煮米飯前不宜淘洗次數過多;洗菜先將菜浸入水中,以減少殘留農藥,然后再切小.先洗后切,能防止營養素溶解在水中.
在加熱方面:加熱食物的常見方法有煮、蒸、煎炸、炒、熏烤和燙泡.
1.煮
煮的時候,食物中的一部分蛋白質、礦物質及其他有機物會浸入湯中,所以,煮過食物的湯應很好地利用,不要廢棄,如肉湯、雞湯、米湯、面湯等都應食用.煮過的食物最適合孩子,既好消化,又適合比較弱的胃腸的吸收.
2.蒸
蒸的食物比較松軟,食物浸出物少,營養素保存較好,且易于消化吸收,是一種理想的烹調方法.我們通常吃的主食,如米飯、饅頭、蛋羹等,都是通過蒸做熟的.
3.煎炸
煎炸食物由于浸入了過多的脂肪,不利于消化.另外,煎炸對蛋白質和維生素有嚴重的影響,可以使食物外部的蛋白質凝固,破壞維生素.所以煎炸法應少用,煎炸食品也應少吃.現在所謂的洋快餐大部分是煎炸食品,長期進食會促使身體發胖,對于孩子的肌肉、心臟也會造成傷害,而且年齡越小,越容易受到損傷.
4.炒
做蔬菜和動物類食物通常用炒的方法.大火急炒對營養素的保護最有好處,同時應該盡量少加水,避免湯汁過多,又不能全部食用而造成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損失.不要煮后擠出菜汁再炒,這樣會更嚴重地破壞營養素.
5.熏烤
與煎炸法相似.食物表面的蛋白質或淀粉受高溫而凝固,維生素類由于高溫作用遭受的破壞也很大.經熏烤的食物也不適合孩子經常食用.
6.燙泡
這種方法對蔬菜中的維生素C和肉類中的維生素的破壞小,涮羊肉用的就是這種方法.可見,煎炸和熏烤的烹調方式要盡量少用.多采用優良的烹調方法,不僅可以保證飯菜的色香味,還可以保護營養,使孩子吃后能正常發育.
孩子飲食調養的責任在父母,父母應該精心觀察孩子的食欲、精神狀態、睡眠和大小便等狀況,發現異常及時調整.孩子在青春發育期以前,他們的行為、能力都還處在發展階段,還沒有成熟,在吃、喝的問題上不能任意而為,而應在父母的指導下吃和喝.因此,父母掌握好孩子的飲食尤為重要.